非小细胞肺癌简介
非小细胞肺癌概述
本节要点:
●非小细胞肺癌是因为肺组织上长有恶性(肿瘤)细胞而引起的疾病
●非小细胞肺癌“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吸烟会增加患非小细胞肺癌的风险
●持续性咳嗽并发呼吸急促暗示可能患有非小细胞肺癌
●发现、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并且对其进行分期的方法
●影响预后(康复的可能性)和治疗方案的因素
●对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目前的治疗手段还无法治愈
非小细胞肺癌是因为肺组织上长有恶性(肿瘤)细胞而引起的疾病
肺是人的呼吸器官,呈锥形,位于胸腔内。吸气时,肺将氧气吸入体内。呼气时,肺将身体的废物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每个肺都由肺叶组成。左肺有两个肺叶,右肺体积稍大,有三个肺叶。两根支气管从气管分出后,向下分别通向左右各肺。某些情况下,肺癌会扩散到支气管。肺内的组成部分有两种,一是小气囊,称作肺泡;二是小细管,称作细支气管。
胸膜是层薄膜,位于胸腔内壁,覆盖在肺表面,从而形成了一个腔隙,叫做胸膜腔。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会有少量液体,减少了呼吸时肺在胸腔内运动的摩擦。
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种。
非小细胞肺癌 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不同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由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引发,它们的生长和扩散方式不同。非小细胞肺癌根据发现的癌细胞种类和显微镜下细胞的特征进行分类。
●鳞状细胞癌:又称表皮样癌。发病于鳞状细胞。鳞状细胞较薄,扁平,看起来像鱼鳞。
●大细胞肺癌:多发病于某些类型的大细胞。
●腺癌:发病于肺泡上皮细胞,该细胞可分泌粘液等物质。
其它不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还包括:多形性肺癌、类癌、唾液腺癌以及未分类癌。
吸烟会增加患非小细胞肺癌的风险
吸烟(包括香烟、烟斗和雪茄等)是导致肺癌的蕞常见原因。抽烟开始得越早,越频繁,烟龄越长,患肺癌的风险就越大。如果戒了烟,随着时间推移,患病风险会降低。
任何增加患病可能性的因素都称作危险因素。有危险因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癌症,没有危险因素也并不意味着不会得癌症。当感觉有危险因素存在时,可以咨询医生。
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
●目前吸烟,或过去吸烟,包括香烟、烟斗或雪茄。
●吸二手烟
●有肺癌家族病史
●乳房或胸部接受过放射治疗
●工作期间接触石棉、铬、镍、砷、烟尘或焦油
●在家或工作单位接触氡
●居住地有空气污染
●感染艾滋病病毒
●使用β-胡萝卜素补充剂而且抽烟过多
如果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患肺癌的风险会增加
久治不愈的咳嗽并发呼吸急促暗示您可能患有非小细胞肺癌
有时肺癌并不引起任何症状,直到因为其它原因拍摄胸部X光时才能发现。而肺癌或其它疾病可能引起相似的症状。如果出现以下问题,建议去咨询医生:
●胸部不适或疼痛
●咳嗽久治不愈或越来越严重
●呼吸困难
●气喘
●痰中带血丝(痰是从肺中咳出的液体)
●声音嘶哑
●食欲不振
●不明原因地体重减轻
●感觉疲惫无力
●吞咽困难
●面部水肿和/或颈静脉怒张
发现、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并且对其进行分期的检查方法
发现、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和对其进行分期的检查经常同时进行。过程中可能会用到以下方法:
●体格检查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是指检查身体健康状况和疾病征兆,如有无肿块或其他异常;询问病史是指询问健康习惯,包括是否抽烟、工作经历、曾患疾病以及曾经接受过的治疗方案等。
●实验室检查:用来检测人体组织、血液、尿液或其它类型的样本的医学方法。有助于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或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
●胸部X光:用来检测胸腔内的器官和骨骼。X光是能量束,可以穿过人体,投射在胶片上成像,从而反映相应的身体构造。
(chest X-ray 胸部X光)
胸部X光用来将胸腔内器官和骨骼成像。X光穿过人体,投射在胶片上
●CT扫描(CAT扫描):可从不同角度形成多张详细反应人体体内构造的影像,比如胸腔CT扫描。X射线机与计算机相连,扫描信息经该计算机整合形成影像。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造影剂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器官、组织的图像。CT扫描也叫做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计算机轴断层摄影术。
●痰细胞学检查: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检查痰(从肺中咳出的液体),观察样本中是否有癌细胞。
●肺细针穿刺活检:用细针从肺中抽取组织或液体。用CT扫描,超声波或其它影像检查对异常组织或液体进行定位。通过皮肤上的小切口,把细针插入异常组织或液体抽取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样本中是否存在癌细胞。之后拍胸部X光检查穿刺过程中是否有气体漏入胸腔。
肺细针穿刺活检。患者躺在穿过CT扫描仪的台子上,CT扫描仪通过X光片呈现体内的影像。X光片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肺内异常组织的位置。活检穿刺针穿过胸腔壁直达异常肺组织所在的区域。穿刺针抽取一小部分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癌症征兆。
●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气管和肺内大气道是否出现异常。支气管镜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气管和肺。支气管镜纤细,呈管状,头部带有用于观察的冷光灯和透镜。支气管镜也可以采集组织的样本,送至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癌症征兆。
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经过口腔、气管和支气管进入到肺中,寻找异常 组织。支气管镜纤细,呈管状,头部带有用于观察的冷光灯和透镜。支气管镜也可以采集组织的样本,送至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癌症征兆。
●胸腔镜检查:外科有创性检查,观察胸腔内器官是否存在异常。切口选在两根肋骨之间,胸腔镜通过切口插入胸腔。胸腔镜纤细,呈管状,头部带有用于观察的冷光和透镜。有采集组织或淋巴结样本的工具,样本可送至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癌症征兆。有时,胸腔镜也用于切除部分食管或肺。有些组织、器官或者淋巴结很难获取,可以考虑采取开胸手术。开胸手术过程中,肋间切口稍大,胸腔被打开。
●胸腔穿刺术:用穿刺针抽取胸腔积液。病理医生显微镜下观察液体中是否有癌细胞。
●光镜和电镜检查:在普通显微镜和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样本中细胞的变化。
●免疫组化研究:将抗体、染色剂或放射性同位素加入到癌组织样本中,以检测特定的抗原。此种方法用于区分不同种类的癌症。
影响预后(康复的可能性)和治疗方案的因素
影响预后(康复的可能性)和治疗方案的因素如下:
●癌症的分期(肿瘤的大小以及是否转移至其它部位)
●肺癌的分型
●是否存在咳嗽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的健康状况
对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目前的治疗手段还无法治愈
若发现患有肺癌,可以考虑参加以提高治疗效果为目的的临床试验。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针对各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有关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的信息可登陆NCI网站进行查询。
非小细胞肺癌分期
本节要点:
●肺癌确诊后,检验癌细胞是否已经扩散的方法
●癌症扩散的三条途径
●癌症可从原病灶向其它部位扩散
●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如下:
。隐匿期
。0期(原位癌)
。I期
。II期
。IIIA期
。IIIB期
。IV期
肺癌确诊后,检验癌细胞是否已经扩散的方法
确定肺癌是只在肺内扩散还是已向其它部位扩散的过程叫做分期。分期过程中的信息决定了癌症的分期。为了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必须知道癌症的分期。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检查方法中,有些同样适用于癌症分期(见概述部分)。另外还可能用到以下方法:
●核磁共振:又称核磁共振成像。通过磁场、电磁波和计算机对机体某一部位,如对脑部进行连续成像。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也叫做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计算机轴断层摄影术。可从不同角度形成多张详细反应人体体内构造的影像,比如脑部和腹部CT扫描。计算机与X射线机相连。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造影剂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器官或组织的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的恶性肿瘤细胞。静脉注射少量放射性葡萄糖。扫描器可以绕人体旋转形成图像,反映人体各部位吸收放射性葡萄糖的情况。恶性肿瘤细胞在图像中稍亮,因为与正常细胞相比,它们代谢更旺盛,吸收的放射性葡萄糖更多。
患者躺在穿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的台子上。头枕和白色带子固定患者,使其保持躺着不动。静脉注射少量放射性葡萄糖。扫描器形成图像,反映人体各部位吸收放射性葡萄糖的情况。恶性肿瘤细胞在图像中稍亮,因为它们比正常细胞吸收了更多的放射性葡萄糖。
●核素骨显像:用来检测骨中是否存在快速分裂细胞,如癌细胞。静脉注射少量放射性物质。进入血液后,放射性物质在骨内聚集,可以被扫描器检测出来。
●肺功能检查:检测肺功能。检查包括:肺通气功能、肺换气功能,每次呼吸时机体利用的氧气量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量。
●内窥镜超声检查:又称超声内镜,内窥镜需插入体内。内窥镜纤细,管状,头部带有用于观察的冷光和透镜。内窥镜顶端有超声探头,发出高能量超声波,利用组织或器官的回声,形成超声图像。内窥镜超声检查还可用于引导肺、淋巴结或其它部位的细针穿刺活检。
内窥镜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带有超声探头和活检穿刺针的内窥镜通过口腔插入食管。利用组织或器官的回声,形成超声图像。通过超声图像,医生可以观察活检穿刺针的位置,以便从淋巴结中采集组织的样本。然后用显微镜观察组织样本,确定是否存在癌症征兆。
●纵隔镜检查:外科有创性检查,用于观察肺间组织、器官和淋巴结是否正常。在胸骨柄上缘切一个小口,将纵隔镜插入胸腔。纵隔镜纤细,管状,头部带有用于观察的冷光和透镜。纵隔镜也可以采集组织或淋巴结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癌症征兆。
纵隔镜检查。胸骨上端切一个小口,纵隔镜经此插入到胸腔,用来观察肺间的异常区域。纵隔镜纤细,管状,头部带有用于观察的冷光和透镜,可以获取位于右侧胸腔的淋巴结的组织样本,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癌症征兆。而在前纵隔切开术中,切口位于胸骨旁,以便获取左侧胸腔淋巴结的组织样本
●前纵隔切开术:外科有创性检查,用于观察肺间、胸骨与心脏之间的组织和器官是否存在异常。切口位于胸骨旁,纵隔镜经此插入胸腔。纵隔镜纤细,管状,头部带有用于观察的冷光和透镜。可以采集组织或淋巴结样本,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癌症征兆。
●淋巴结活检:采集全部或部分淋巴结。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癌细胞。
●骨髓穿刺与活检:穿刺针插入髋骨或胸骨的骨髓腔,抽取骨髓、血液和一小块骨头。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血液和骨头是否存在癌症征兆。
癌症扩散的三条途径
癌症通过组织、淋巴系统和血液扩散
●经组织扩散。癌症从原病灶向相邻的组织器官扩散。
●经淋巴系统扩散:癌细胞侵入淋巴系统,经淋巴管从原病灶向身体其它部位扩散。
●经血液扩散:癌细胞侵入血液后,经血管丛原病灶向身体其它部位扩散。
癌症可从原病灶向其它部位扩散
癌症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叫做转移。癌细胞从原病灶脱落,侵入淋巴系统或血液,并通过淋巴管或血管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
●侵入淋巴系统。癌细胞侵入淋巴系统,通过淋巴管到达身体其它部位,形成肿瘤,称作转移瘤。
●侵入血液。肿瘤细胞侵入血液,通过血管到达身体其它部位,形成肿瘤,称作转移瘤。
转移瘤与原病灶肿瘤类型相同。比如说,如果非小细胞肺癌转移到脑,那么脑中的癌细胞是肺癌细胞。此时的疾病是转移性肺癌,而不是脑癌。
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如下:
隐匿期
隐匿期期间,影像学或支气管镜检均检查不出癌症。但是痰细胞学检查或支气管冲洗可以发现癌细胞,其中痰细胞学检查是检查从肺内咳出的痰,支气管冲洗是从与肺相连的气管内壁采集细胞样本。在此期间,癌症可能已向其它部位转移。
0期(原位癌)
0期时,气管内壁可发现异常细胞。异常细胞可以发展为癌细胞,并向附近正常组织扩散。0期也称为原位癌。
I期
非小细胞肺癌I期。在IA期,肿瘤只存在于肺中,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在IB期,肿瘤直径大于3厘米但不大于5厘米,并且已经向主支气管和/或肺表面的脏层胸膜扩散,发生部分肺塌陷或肺炎。
I期肿瘤已经形成。I期可分为IA期和IB 期。
●IA期:肿瘤只存在于肺中,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
●IB期:癌还未扩散到淋巴结,且至少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肿瘤直径大于3厘米但不大于5厘米。癌已经向主支气管扩散,距隆突(气管和支气管的交汇处)2厘米以上
。癌已经扩散到肺表面的脏层胸膜
。在气管和支气管交汇处,发生部分肺塌陷或肺炎
II期
II期分为IIA期和IIB期。IIA期和IIB期根据肿瘤大小、肿瘤位置以及淋巴结中是否存在肿瘤,再各自细分为两部分。
●IIA期
非小细胞肺癌IIA期。肿瘤已经扩散到与原病灶同侧胸腔内的淋巴结,直径小于或等于5厘米,已经扩散到主支气管,和/或扩散到肺表面的脏层胸膜。或者,肿瘤尚未扩散到淋巴结,但直径大于5厘米但不大于7厘米,已向主支气管扩散,和/或扩散到肺表面的脏层胸膜,发生部分肺塌陷或肺炎。
IIA期肿瘤有如下特点:
特点(1):肿瘤已经扩散到与原病灶同侧胸腔内的淋巴结,该淋巴结位于肺内或支气管附近,且至少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5厘米
。肿瘤已向主支气管扩散,距隆突(气管和支气管的交汇处)2厘米以上
。肿瘤已向肺表面的脏层胸膜扩散
。气管和支气管交汇处,发生部分肺塌陷或肺炎
特点(2):肿瘤未转移到淋巴结,且至少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但不大于7厘米
。肿瘤已经向主支气管扩散,距隆突(气管和支气管交汇处)2厘米以上
。肿瘤已向肺表面的脏层胸膜扩散
。气管和支气管交汇处,发生部分肺塌陷或肺炎
●IIB期
非小细胞肺癌IIB期。肿瘤已经扩散到与原病灶同侧胸腔内的淋巴结,直径大于5厘米但不大于7厘米,已经扩散到主支气管,和/或扩散到肺表面的脏层胸膜,引起部分肺塌陷或肺炎。或者,肿瘤直径大于7厘米,已经扩散到主支气管、横膈、胸壁或胸壁表面,和/或扩散到心包。同一肺叶中可能有多个病灶。肿瘤可能扩散到控制横膈的神经。发生全肺肺塌陷或肺炎。
IIB期肿瘤有如下特点:
特点(1):肿瘤已经扩散到与原病灶同侧胸腔附近的淋巴结 ,该淋巴结位于肺内或支气管附近 ,且至少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但不大于7厘米
。肿瘤已经向主支气管扩散,距隆突(气管和支气管交汇处)2厘米以上
。肿瘤已向肺表面的脏层胸膜扩散
。气管和支气管交汇处,会发生部分肺塌陷或肺炎
特点(2):肿瘤未转移到淋巴结,且至少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肿瘤直径大于7厘米
。肿瘤已经向主支气管扩散(距隆突(气管和支气管交汇处)不到2厘米),向胸壁、横膈或控制横膈的神经扩散
。肿瘤已向心包或胸壁表面扩散
。发生全肺肺塌陷或肺炎
。同一肺叶中可出现一个或多个病灶
IIIA期
根据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和肿瘤在淋巴结的发生情况(如果淋巴结存在肿瘤的话),IIIA期可具体分为三型。
非小细胞肺癌IIIA期(1)型:原发性肿瘤已扩散至同侧胸部的部分淋巴结,可能扩散至(a)主支气管,(b)肺胸膜、壁胸膜或胸壁,(c)横膈, 和/或(d)心包,和/或(e)单个肺叶中可能会有一到多个分散的肿瘤。肿瘤也可能扩散到控制横膈的神经,以及部分肺或全肺发生塌陷或感染。
(1)肿瘤细胞已扩散至同侧胸部淋巴结,淋巴结靠近胸骨或位于支气管与肺的接连处,并且:
●肿瘤大小不一
●可能部分肺(气管与支气管连接处)或全肺发生塌陷或肺炎
●单个肺叶中可能存在一到多个分散的肿瘤
●肿瘤可能已扩散至以下部位:
●除了气管与支气管连接处以外的主支气管部分
●胸壁
●横膈以及控制横膈的神经
●肺胸膜或壁胸膜心包
肺癌IIIA期(2)型:
原发性肿瘤已扩散至同侧胸部的部分淋巴结,可能扩散至(a)主支气管,(b)肺胸膜、壁胸膜或胸壁,(c)横膈,(d)心脏或心包,(e)心脏主要血管,(f)气管,(g)食管,(h)胸骨,和/或(i)隆突,和/或各肺叶中可能存在一到多个分散的肿瘤,但肿瘤只出现在一侧肺。肿瘤也可能已扩散到横膈和喉部神经,全肺可能发生塌陷或感染
(2)肿瘤细胞已扩散至同侧胸部淋巴结,淋巴结位于肺内或靠近支气管,并且:
●肿瘤大小不一
●全肺可能发生塌陷或肺炎
●患病侧肺的各肺叶中可能存在一到多个分散的肿瘤
●肿瘤可能已扩散至以下部位:
●除了气管与支气管连接处以外的主支气管部分
●胸壁
●横膈以及控制横膈的神经
●肺胸膜和壁胸膜
●心脏或心包
●心脏主要血管
●气管
●食管
●喉部神经
●胸骨或脊骨
●隆突(气管连接各支气管处)
非小细胞肺癌IIIA期(3)型:
癌细胞已扩散至(a)心脏, (b)心脏主要血管,(c)气管,(d)食管,(e)胸骨,(f)隆突,可能扩散至喉部神经。
(3)肿瘤大小不一,肿瘤细胞尚未扩散至淋巴结,但已扩散至以下任一部位:
●心脏
●心脏主要血管
●气管
●食管
●喉部神经
●胸骨或脊骨
●隆突(气管连接各支气管处)
IIIB期
根据肿瘤大小、发生部位以及肿瘤在淋巴结的发生情况,IIIB期可具体分为两型。
非小细胞肺癌IIIB期(1)型:原发性肿瘤细胞已扩散至对侧胸部或锁骨上淋巴结,可能扩散至(a)主支气管,(b)肺胸膜,壁胸膜或胸壁,(c)横膈,(d)心脏或心包,(e)心脏主要血管,(f)气管,(g)食管,(h)胸骨,和/或(i)隆突,和/或(j)患病侧肺的各肺叶中可能存在一到多个分散的肿瘤。肺部分或全部可能发生塌陷或感染。肿瘤可能已扩散至脊骨和/或横膈与喉部神经。
(1)型的肿瘤细胞已扩散至锁骨上或对侧胸部的淋巴结,并且:
●肿瘤大小不一
●部分肺(气管连接支气管处)或全肺可能发生塌陷或肺炎
●患病侧肺的各肺叶可能存在一到多个分散的肿瘤
●肿瘤可能已扩散到以下部位:
●主支气管
●胸壁
●横膈及其神经
●肺胸膜或壁胸膜
●心脏或心包
●心脏主要血管
●气管
●食管
●喉部神经
●胸骨或脊骨
●隆突(气管连接各支气管处)
非小细胞肺癌IIIB期(2)型:
原发性肿瘤细胞已扩散至同侧胸部的部分淋巴结和(a)心脏, (b)心脏主要血管,(c)气管,(d)食管,(e)胸骨,和/或(f)隆突,和/或(g)患病侧肺的各肺叶中可能存在多个肿瘤。肿瘤可能已扩散至脊骨或喉部神经。
(2)肿瘤细胞已扩散至同侧胸部的淋巴结,淋巴结靠近胸骨或位于支气管与肺连接处,并且:
●肿瘤大小不一
●患病侧肺的各肺叶中可能存在多个肿瘤
●肿瘤已扩散至以下任何一个部位:
●心脏
●心脏主要血管
●气管
●食管
●喉部神经
●胸骨或脊骨
●隆突(气管连接支气管处)
非小细胞肺癌IV期:
肿瘤已扩散至另一侧肺,和/或淋巴结,肺或心脏周围体液,和/或躯体其他部位,如脑、肝、肾上腺、肾或骨。
IV期的肿瘤大小不一,可能已经扩散至淋巴结,并符合下列一到多个情况:
●两肺中存在一到多个肿瘤
●肺或心脏周围的体液中发现肿瘤
●肿瘤已扩散至躯体其他部位,如脑、肝、肾上腺、肾或骨
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
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是经过治疗后再次复发的肿瘤,复发部位可以是脑、肺或躯体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