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
建议泌尿外科或泌尿肿瘤内科就诊,行病史采集和查体,完善内镜活检,病理明确诊断;同时完善分期检查,指导后续治疗。
就诊科室
一般建议患者就诊于泌尿外科或泌尿肿瘤内科,尤其在围手术期治疗以及晚期疾病的治疗时,需要泌尿肿瘤 内科、泌尿外科、放射肿瘤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共同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完整的诊疗决策。
诊断流程/诊断依据
尿路上皮癌由于常以肉眼血尿起病,就诊时需要首先采集详细病史,并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尿路上皮癌基本诊断手段主要包括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用于尿路上皮癌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和分期诊断。
内镜下活检或诊断性电切术、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尿路上皮癌确诊和诊疗的依据。此外还可留取尿脱 落细胞学检查。尤其是膀胱镜未发现肿瘤病变但尿细胞学阳性时,应注意上尿路病变可能,可选择性进行输 尿管镜检查,并针对上尿路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
相关检查
内镜检查:膀胱镜或输尿管镜检查是诊断尿路上皮癌的可靠方法,镜下活检或诊断性电切术后病理检查是 诊断尿路上皮癌的金标准。
尿液检查:尿常规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对于早期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影像学检查:泌尿系超声可用于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和血尿患者的早期筛查。静脉肾盂造影(IVP)和逆行肾盂造影以及CT尿路造影(CTU)等;其中CTU简单易行,无需胃肠准备或腹部加压,受腹部条件影响 较小,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肿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提供更多诸如周围脏器毗邻情况、淋巴结转移等临 床信息,为术前提供分期信息,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胸部CT、腹盆CT或核磁是明确肿 瘤分期的基本手段,骨扫描以及PET/CT可作为分期检查的备选手段。 实验室检查:用于了解患者的血细胞计数、贫血状态、肝肾功能储备等,为活检或手术治疗等的需要还应 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等。
鉴别诊断
主要与慢性或非特异性膀胱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等鉴别,男性患者需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 癌尿路侵犯,女性患者还需鉴别妇科肿瘤等。此外,还应注意上尿路肿瘤与下尿路肿瘤之间的相互鉴别。
治疗
手术是尿路上皮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前或术后化疗可能改善患者生存。晚期患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免疫 治疗和新型抗体药物偶联剂取得突破。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止血、止痛、退热治疗等。
一般治疗
戒烟酒、改掉滥用止痛药物的习惯、调节心情、规律作息及饮食。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蕞好、蕞快、蕞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 人情况选择蕞合适的药物。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蕞好、蕞快、蕞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 人情况选择蕞合适的药物。
药物膀胱灌注
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UC,术后24小时内给予即刻单次膀胱灌注化疗(包括表柔比星、吡柔比星、吉西 他滨、丝裂霉素、羟基喜树碱),之后按照危险分层进行膀胱灌注化疗或卡介苗(BCG)灌注。
对于非转移性UTUC,术后可予即刻单次膀胱灌注化疗,降低术后出现膀胱复发的概率。
全身化疗
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UC患者,接受膀胱根治术前先进行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全身化疗,可获得更好的生存 获益;而术后含铂方案化疗的价值仍存争议。
对于非转移性UTUC患者,根治术后行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全身化疗可能改善无病生存期、降低死亡风 险。
对于转移性UC患者,含铂方案全身化疗仍是主要的治疗选择。如果患者可以耐受顺铂化疗,推荐进行吉 西他滨+顺铂方案或剂量密集MVAC(甲氨蝶呤、长春碱、多柔比星、顺铂)方案的化疗;如无法耐受顺 铂化疗,推荐行吉西他滨+卡铂方案化疗;如任何铂类均无法耐受,除免疫治疗外,还可考虑非铂类药物 单药(如吉西他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性紫杉醇、长春氟宁等)或联合化疗。
免疫治疗
对于BCG难治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UC术后患者可考虑进行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对于肌层浸润性 膀胱UC患者术后可考虑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
对于转移性膀胱UC患者,如不能耐受铂类化疗,可考虑帕博利珠单抗或阿替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如果能 够耐受铂类化疗,则在4~6个周期化疗后有效或维持疾病稳定的前提下,可考虑进行免疫维持治疗,以期 获得更长的总生存时间。化疗失败者,可考虑更换免疫单药治疗。
手术治疗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可用于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UC。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UC推荐进行膀 胱根治术,包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在切除膀胱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尿流改 道术。部分严格筛选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对于非转移性UTUC,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RNU)是标准手术选择。
其他治疗
针对存在FGFR2或FGFR3基因突变的、既往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泛FGFR抑制剂厄达替尼治疗,可能获得较好的肿瘤缓解和总生存期。
前沿治疗
抗体药物偶联剂(ADC)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和细胞毒性药物通过生物活性连接子偶联而成的新型生物药 物,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的靶向癌细胞,再释放偶联的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去杀死癌细胞。ADC类药物包括维迪西妥单抗、Enfortumab Vedotin、Sacituzumab Govitecan等在既往化疗或免疫治疗 失败的转移性膀胱UC患者中已经获得成功。ADC类药物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目前还在进行中, 初步结果也令人振奋。
预后
相比于膀胱尿路上皮癌容易发生膀胱局部复发,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则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不佳。